衛星通信網絡建設有望加速
近日,衛星通信領域迎來多事件催化。10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10月11日,SpaceX星鏈官網全新推出星鏈直連手機業務。此前9月華為推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手機華為Mate60Pro,相較于僅能通過衛星向緊急服務救助中心發送信息的iPhone15系列,華為Mate60Pro可不受地形限制,在無地面網絡的情況下,提供衛星通話及信息傳送等移動通信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手機直連衛星打開衛星通信在ToC端的應用空間,帶來星載相控陣、星間鏈路、信號處理、手機芯片等全新增量市場。低軌資源有限,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星網和“G60”衛星的部署進程加快。相關政策及下游應用推動我國衛星發射產業鏈加速。
事件驅動 海內外巨頭“競逐太空”
2023年10月11日,SpaceX星鏈官網全新推出星鏈直連手機業務(Directto-Cel)。
根據SpaceX官網信息,直連手機業務適用于現有的LTE手機,無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應用程序,即可通過星鏈發送文本、語音和數據。具備直連手機功能的Starlink衛星具有先進的eNodeB調制解調器,其作用就像太空中的手機信號塔,允許類似于標準漫游合作伙伴的網絡集成。直連手機業務所用的衛星將由獵鷹9號火箭完成發射,未來將由星艦承擔發射任務。部署完成后,在軌衛星將立即通過星間激光鏈路接入星座,以提供覆蓋全球的無死角連接。根據規劃,2024年將實現短信發送(或類似北斗短報文);2025年實現語音通話 (類似華為Mate60Pro手機直連服務);同時,2025年還要實現網絡服務(Data),并分階段實現IOT(物聯網)。
此前,8月29日華為首發Mate60Pro,該手機具備連接高軌通信衛星“天通一號”。與之相配,中國電信“手機直連衛星”服務上線,除物聯網卡和174號段以外的所有電信套餐均可辦理,無需換卡或換號,開通直連衛星功能即可使用,即開即用。
目前,手機直連衛星正加速落地發展。此前,蘋果已攜手Globalstar上線衛星短報文功能,近期來看,安卓14系統預置手機直連衛星API、日本運營商KDDI宣布與SpaceX合作落地手機直連衛星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10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從“持續優化高效開放統一的準入環境,激發行業發展活力”等5個方面提出了16條具體措施。其中強調,有序擴大電信業務對外開放,探索在自由貿易港等地區先行先試,試點擴大開放增值電信業務。統籌推進電信業務向民間資本開放,加大對民營企業參與移動通信轉售等業務和服務創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驟、分階段推進衛星互聯網業務準入制度改革,不斷拓寬民營企業參與電信業務經營的渠道和范圍。
行業現狀 我國衛星互聯網高速發展
2023年2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電信設備進網許可制度若干改革舉措的通告》,提出,對衛星互聯網設備、功能虛擬化設備,按照《電信條例》《電信設備進網管理辦法》等規定,納入現行進網許可管理。同年5月工信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在150MHz和400MHz頻段分別設立衛星水上移動和衛星移動業務規則條款,在17.7-19.7GHz和27.5-29.5GHz頻段引入衛星動中通地球站使用,在37.5-51.4GHz中部分頻段明確了非對地靜止軌道衛星系統使用條件,為衛星通信頻率使用提供規則地位。
我國建設衛星互聯網具備迫切性、必要性及社會、經濟意義??臻g軌道及頻率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稀缺性凸顯,全球衛星互聯網建設井噴,是各國軍備跑馬圈地的戰場。此外,衛星互聯網是繼有線互聯、無線互聯之后的第三代互聯網基礎設施革命,在國防領域其可賦能軍事通信等領域,實現全面自主可控的全球通信系統,保障國家戰略安全。同時,衛星互聯網可補足5G低密度用戶接入場景,全球覆蓋能力及成本優勢顯著。展望未來,空天一體化網絡是多個國家6G通信架構的核心方向,且組網完成后有望與C端終端直連,開啟規?;a業進程。
近年來,低軌衛星在民用領域加速發展。中國移動攜手中興通訊、是德科技共同完成國內首次運營商NR-NTN低軌衛星實驗室模擬驗證。NR-NTN是(non-terrestrialnetwork,非地面網絡)5G-Advanced(Rel-17)核心技術,運營商攜手設備商完成實驗室模擬驗證標志著技術理論到實踐完成的實質性突破。
根據此前上海松江區人民政府官網披露,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在今年7月25日“高質量發展在申城·松江區”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打造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G60星鏈”,未來將實現1.2萬多顆衛星的組網?!癎60”星鏈是繼星網組建GW星座后的又一個大規模低軌寬帶星座建設計劃?!癎60星鏈”產業基地于2021年11月在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開工建設,該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20畝,計劃總投資20億元,是由松江區、聯合投資、臨港集團共同打造的上海市工業互聯網特色產業園區項目。
投資思路 衛星制造環節有望率先受益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表示,2021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達到758億元;2015-2021年,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總產值CAGR為8.7%。我國衛星產業市場規模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未來有望繼續高速發展。從衛星產業結構來看,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數據口徑下2021年衛星產業鏈中衛星制造、發射、地面設備和通信運營占總市場規模的比例分別為5%、2%、51%和42%。
廣發證券表示,星鏈如果真正實現了商用化手機直連衛星上網,在衛星通信領域將具備劃時代意義。從產業鏈上持續看好上市公司在制造環節的細分領域機會。衛星互聯網的產業鏈成熟度持續提升,已經邁入實質性加速階段,預計未來產業相關催化會更加密集。建議關注鋮昌科技、國博電子、盛路通信、上海瀚訊、信科移動、海格通信、震有科技等。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2023年為低軌衛星建設加速期,2022年下半年至今,低軌衛星招標相繼落地,疊加多地政府相繼出臺產業政策并提供資金扶持,星網建設加速落地,千億級賽道呼之欲出,建議重點關注率先受益的上游衛星制造環節。低軌衛星為0-1過程,衛星制造環節有望率先受益,衛星載荷約占衛星價值30%-50%,T/R組件及芯片為載荷核心。建議重點關注衛星總裝:中國衛星、上海滬工;衛星載荷T/R芯片領域:鋮昌科技、臻鐳科技;衛星加密通信:佳緣科技;衛星單機配套:天銀機電(星敏感器)、康拓紅外(星載計算機)、航天電子(數傳測控);衛星運營:中國衛通、中科星圖。
浙商證券指出,低軌衛星互聯網有望批量發射,首先利好空間段的衛星制造環節,待規模組網及應用端發力,逐步提振地面段、用戶段相關環節??臻g段,重點關注通信載荷環節的上海瀚訊、盛路通信、鋮昌科技、國博電子等;地面段和用戶段,重點關注信關站、終端設備、運營商等環節的盟升電子、海格通信、中國電信等。
興業證券亦提出,手機直連衛星打開衛星通信在ToC端的應用空間,帶來星載相控陣、星間鏈路、信號處理、手機芯片等全新增量市場。低軌資源有限,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星網和“G60”衛星的部署進程加快。相關政策及下游應用推動我國衛星發射產業鏈加速,衛星、有效載荷、相控陣芯片及射頻器件、信關站、終端芯片等環節有望受益,建議關注盛路通信、海格通信、華力創通、創意信息等。